長照的困境 5.0版

分享這篇文章:

109年11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,年過五十的案主L君在十多年前遇到金融海嘯時被裁員,當時因為年邁的父親身體不斷出狀況,加上母親罹患躁鬱症,於是身為家中獨生子且未婚的他便沒有再外出找工作,而是留在家裡照顧兩老。

在協談中,我得知L君付出許多心力來照顧兩老,具體的事實是L君自己原先已經預約掛號要去台北看病,臨時卻因為母親要外出購物、想要L君陪同,於是他二話不說地將自己的預約往後延。

按照我的推論,L君的父母親應該會感謝L君,因為他犧牲了工作與婚姻,為的是長期照顧年邁、生病的父母。不過,L君卻表示,他不但沒有得到父母親的感謝,還經常被指責,被當成「砲灰、箭靶」……,這就讓我不解了。

該如何幫助L君呢?我一貫地按照雅各書 1:19的教導:【你們要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……】,我告訴L君,所有看得見的問題都是「冰山的一角」,如果只想快速地解決後者,結果通常不理想,因為水面下的部分很快就會浮起來,也就是問題、衝突日復一日地出現。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藉著【快快的聽】(認真聽、仔細想),找出「冰山的主體」,才有可能「完整地」解決問題;此外,在還未看懂「冰山的主體」之前,最正確的動作是「閉嘴、不說話」,而非「隨便說話」!

 

L君表示,某一天他在跟母親講話時,母親臨時轉移話題開始「數落父親過去種種不是……」,不過L君選擇「閉嘴、不說話」,於是我立刻拍手肯定他有操練上述聖經教導。

 

受到我的稱讚,L君愐腆地笑著表示,如果按照以前的習慣,他會「講一些話、試圖為父親辯護」;同樣地,當父親在他面前「數落母親過去種種不是……」,他也會「講一些話、試圖為母親辯護」。接下來,原先在數落父親的母親變成在責罵L君、原先在數落母親的父親也變成在責罵L君……,於是L君成了「砲灰、箭靶」,心情當然很不好、很不快樂。

 

當我詢問他為何那樣做,從小就是基督徒的L君堅定地表示,孝敬父母是聖經的教導,他如此行就是一種孝順!

 

聽到這裡,我終於明白為何認真努力照顧父母的他,竟會被父母當成「砲灰、箭靶」了,於是我跟L君分享彼得前書4:15:【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殺人、偷竊、作惡、好管閒事而受苦。】我明白地告訴他,他受苦(被當成砲灰、箭靶…)的真正原因是他【好管閒事】、長期「介入」父母之間的衝突。換句話說,L君是「間接溝通」下的受害者!

 

談到「間接溝通」,其實這樣的溝通模式,普遍地存在每個家庭還有我們的社會。我先舉幾個例子來讓網友們可以明白,首先是家裡的爸爸、媽媽吵架了,媽媽在廚房做晚餐,而爸爸在客廳看報紙。

當晚餐都煮好之後,媽媽在廚房叫來兒子,跟他說:「你去叫你老爸來吃飯,如果不想吃就說一聲」;兒子很天真的去客廳,然後一字不差地把媽媽所交代的話,講了一遍給爸爸聽。

老爸聽完之後,原先逐漸消退的怒氣又被燃起,於是大聲地對著兒子吼叫說:「吃什麼吃,老子不爽,不吃!」於是兒子回到廚房去,把老爸剛剛講的話也一字不漏地回報媽媽,媽媽聽了更生氣,於是也對兒子大聲說:「給臉不要臉,有種以後就都不要吃老娘煮的東西。」

大家要不要猜想一下,這位兒子的心裡會有什麼感受呢?應該不外乎是:「你們兩個大人吵架,關我什麼屁事,為什麼兩個人都拿我出氣呢?我真是倒楣!」

 

再來看看我們的社會,當總統府或是行政院想要撤換某位官員時,某個媒體都會先知道,於是就會去訪問即將被撤換的當事人,而後者在聽到記者的詢問後,臉上一定會出現幾秒鐘驚訝的神情,然後很快地恢復鎮定的表情,表示自己並未被長官告知。

幾天後,人事更動的訊息隨著媒體的刊登和公文紙本的送達一併發佈,於是當事人倉皇地離職,接著就是白目的媒體繼續採訪,而當事人幾乎都會表示自己沒有受到該有的尊重,因為要去職的訊息竟然是媒體發佈的,而不是自己的長官親自告知的!

 

舉了這兩個例子,其實就是要告訴大家,這種“間接溝通”的模式,存在於我們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,它跟大家習慣上說話一定要拐彎抹角、一定要高來高去、一定要指桑罵槐、一定要冷嘲熱諷……,基本上都是一樣的,都是違反了聖經雅各書 5:12的教導:【你們說話,是、就說是;不是、就說不是。】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”實話實說、就事論事”的法則,難怪會出問題。

有趣的是,大多數人用類似的模式在做溝通,日子久了也習慣了,覺得人際溝通就該如此,直到自己成為“間接溝通”的受害者之後,才發現它是有問題的;

不過,因為自己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,再回頭看看身邊的人也還是這樣做,於是就自認倒楣,然後繼續用這樣的方式來跟別人溝通!這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現況也是實況。

 

如果我們用理性來檢視「間接溝通」的本質,首先就會發現其實它的出發點就是「逃避」,逃避自己該付出的時間和代價,也逃避去面對需要雙方溝通的問題本身!當然,逃避問題絕對解決不了問題,還會引發更多問題。

 

其次是,當A君要和B君溝通時,如果是當面的進行,那麼彼此都可以看到對方的臉部表情和身上的肢體語言,也可以聽到對方的說話聲調和語氣……,這些都是有助於溝通的元素;

相反地,當A君透過C君要和B君溝通時,那麼許多麻煩就來了,首先是C君到底有沒有搞懂A君真正的用意為何?

也就是說,當A君拐彎抹角、高來高去、指桑罵槐、冷嘲熱諷地說出了一堆話之後,C君真的能弄懂A君的原意嗎?

就算C君真的能弄懂,當他要跟B君說明時,會不會因為當時的心情不好、情緒不佳,因此說出來的話,被B君解讀成完全相反的含意呢?

此外,當B君從C君口中聽到許多讓B君不舒服甚至生氣的話,B君會把怒氣出在眼前的C君身上,也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!

………………

由此可證,「間接溝通」絕對是一種不良的模式,難怪結果讓L君心情不好、不快樂!

 

另外,我還教導L君認識「一個人一輩子最多只能管好一個人,那個人就是自己…」,換句話說,案主可以努力管好的是「母子關係」跟「父子關係」,他不該介入父母親的「夫妻關係」中間,因為後者就是選擇進入「間接溝通」、很容易成為受害者(被當成砲灰、箭靶、出氣筒…)

 

聽過我詳細的說明,L君表示恍然大悟,我則是鼓勵他,孝順父母的「動機」是對的,不過「方法」必須修正、必須按照聖經的教導。

 

親愛的網友們,你曾經在父母的衝突中被迫成為「間接溝通」下的受害者嗎?歡迎留言分享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