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照的困境 4.0版

分享這篇文章:

109年10月下旬在快樂門診中,案主A君是一位年過五十的男性。他在十多年前遇到金融海嘯時被裁員,當時因為年邁的父親身體不斷出狀況,加上母親罹患躁鬱症,於是身為家中獨生子且未婚的他便沒有再外出找工作,而是留在家裡照顧兩老。沒想到,受到良好照顧的母親卻經常跟A君講:「你都不去工作、當啃老族…」

A君聽了很難過……

關於長期照護,我曾經深入思考,也為「長照的困境」做出明確的定調,正如多年前在醫院裡,我發現當時醫療的困境是「大病小人」(如附圖),醫護人員把絕大多數精力都放在處理「病」這個字上面,而忽略了「人」這個字的需求(例如需要愛與被愛、存在的意義、恩怨的化解、饒恕與原諒、對死亡的準備……),所以我提出「病」跟「人」一樣大的想法,因為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,所以應該做出適當的分配。

同理可推,「長照的困境」就是「大事小人」(如附圖),如果家庭照顧者把絕大多數精力都放在處理「事」這個字上面,而忽略了「人」這個字的需求(這裡的人除了被照顧者之外,還有其他親人,例如照顧者的手足及其配偶……),結果必定是溝通不良,問題重重。

 

隔了一段時間,天父上帝提醒我,我漏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,那就是「人」這個字的需求,絕對不可忽略掉「照顧者」本身的需求,特別是後者的喜、怒、哀、樂必須有權利表達,甚至於是跟「被照顧者」起衝突,也應該受到重視而不是直接被壓抑……

 

果不其然,前述A君跟母親之間的衝突,就是上帝提醒我的狀況。

 

該如何幫助A君呢?我一貫地按照雅各書 1:19的教導:【你們要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……】,於是我告訴A君,所有看得見的問題都是「冰山的一角」,如果只想快速地解決後者,結果通常不理想,因為水面下的部分很快就會浮起來,也就是問題、衝突日復一日地出現。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藉著【快快的聽】(認真聽、仔細想),找出「冰山的主體」,才有可能「完整地」解決問題,而這樣的過程必須花時間、有耐心……

 

我首先詢問A君,他當年的決定是「迫於無奈」還是「自由意志的決定」?案主表示他從小就是第二代基督徒,他知道聖經在十誡中有一條是「當孝敬父母…」,另外在以弗所書6:2也說:【要孝敬父母,使你得福,在世長壽。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。】所以他是自己決定要離開職場、照顧父母……,於是我肯定稱讚他,把聖經教導當作行事為人的準則。

 

接下來,我告訴A君,在華人的社會中,大家說話都習慣拐彎抹角、惺惺作態(例如過年時包紅包給長輩,長輩的第一句話通常是「不用啦、我不缺錢、你拿回去…」,如果你把長輩的話當真、把紅包收回去,你就慘了……),所以我猜他的母親也不例外,所說出的話不過是「冰山的一角」!

 

A君同意我初步的見解,於是我繼續說明,母親的說法有幾種可能,一是如同上述華人常做的「講反話」,「冰山的主體(真正的原因)」其實是捨不得案主的長期犧牲與辛勞;二是母親長期接受兒子的照顧、拖累他無法找工作並戀愛結婚,心裡有罪惡感於是先發制人;三是真的打從心裡看不起A君……

 

我鼓勵A君按照雅各書 5:12的教導:【你們說話,是、就說是;不是、就說不是。】先說明自己當年的決定是依照聖經的教導,接下來表明自己聽過母親一席話心裡覺得不舒服…。再來,就認真聽聽看母親如何回應……,這就是將聖經教導應用在日常生活中!

 

我告訴A君,如果他不去跟母親溝通、讓母親的一番話成為他心裡的「一個問號」或是「一個結」,那麼他一定會過得不快樂,就會跟其他人一樣陷入「長照的困境」!

 

我不知道A君會不會按照我的建議去跟母親溝通,不過我倒是想請教網友,如果A君真的做了,母親最可能的回應為何呢?是一、是二、是三,還是有其他答案呢?歡迎留言,尤其是當媽媽的網友們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