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言酸語

分享這篇文章:

110年2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,年紀接近80歲的媽媽A君已經來協談一段時間,起初她的主訴是「經常跟獨生的兒子起衝突……,她認為外面太陽很大時窗簾應該拉上避免冷氣費電、裝晚餐的盤子用有花色舊的即可、吃過飯要休息一下再整理餐桌、晚餐要自己煮外食不健康……;不過,兒子的說法是他希望屋子裡白天要亮亮的、盤子要用純白色新的、用餐後必須立即收拾餐桌、自己煮太麻煩外食很方便……

 

協談初期,A君經常提到兒子的種種不是,我則是詳細地做紀錄、沒有加以反駁。經過多次協談,A君認識了基督信仰,知道 「一個人一輩子最多只能管好一個人,那個人就是自己」,正如聖經箴言4:23:【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】這裡的【心】就是指「自由意志」,而後者的管理得當與否,將決定一個人的一輩子是過得勞苦愁煩,還是平安喜樂。

 

我提醒A君,兒子未來會結婚,而聖經對婚姻的教導是創世紀 2:24【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……】,既然天父上帝從創造的起初,就將「自由意志」賜給每個人,尤其是當一個男人要進入「婚姻」時,他必須學好「管理自由意志」、不再依賴父母或完全聽從父母,這就是【人要離開父母】的部分含意……

 

因為A君跟兒子各有自己的房子,而且A君的體能狀況相當好,於是我建議她不要動不動就去住兒子家,減少衝突的機會。A君採納了我的建議,於是上述的衝突減少了。

我當然知道這樣做只是「治標」,至於「治本」,則是要學習聖經中的溝通模式,尤其是雅各書 1:19:【你們要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,慢慢的動怒。】

以及雅各書 5:12:【你們說話,是、就說是;不是、就說不是。若再多說,就是出於那惡者】

A君非常認真地學習,每次協談都做筆記。

 

過年前幾天,A君再次提到母子衝突,過程是她對兒子說:「你不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,到時候你辛苦賺來的錢,就會被別人拿去用……」,兒子聽了不舒服、當場板起臉孔……

 

我當場示範何謂【快快的聽…】,於是我詢問A君,跟兒子說話的真正動機為何?她立刻表示是關心、愛護……

我表示,「表面上聽起來沒有關心、愛護,而是『酸言酸語、說風涼話』……」,接著我舉實例:某一天,我到一家速食餐廳外帶餐點,在等候取餐時,我看到前面一位媽媽跟一個小學生模樣的男孩正在取餐,媽媽對男孩說:「可樂拿好,等一下如果打翻了,你就沒得喝了!」

 

聽到這裡,A君恍然大悟地表示,從小到大,父母、師長都是這樣說話的,都是「語帶威脅、酸言酸語……」

 

我繼續說明,當我們按照傳統習慣如此對別人說話時,我們覺得很「自然」……,不過當別人用同樣方式對我們說話時,我們聽了就不舒服了!

A君立刻想到,前幾天,家裡某位長輩跌倒受了重傷,兒子趁機對A君說:「妳走路不要那麼快,如果像某某人跌倒了受重傷,我可是無法24小時照顧妳、只能幫妳請看護……」,A君聽了很不舒服……

 

該如何避免類似衝突呢?

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,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,所以針對這個問題,最適當的解決方式就是運用前述【是、就說是;不是、就說不是。】

例如:如果媽媽的內心是希望孩子把飲料拿好、避免打翻,那麼她就直接說出:「媽媽希望你把飲料拿好、避免打翻。」這樣就OK了,真的不需要額外加上那些「語帶威脅」的字眼……

 

談到這裡,A君更加看懂,原來華人社會常用「酸言酸語、指責、威脅、恐嚇……,來代表關心、愛護……」,這當然不利於有效的溝通、還會破壞彼此的關係。

 

協談最後,我建議A君按照「是、就說是…」,用「媽媽關心你…、媽媽愛你…」來表達對兒子的「關心、愛護…」,這就是一種「以身作則」,等同於「身教」。至於兒子會不會模仿、學習,那就「尊重他的自由意志」。

 

A君點頭表示認同,我則是為她禱告,希望在過年期間,母子關係能藉著良好的溝通變得和睦,而非擦槍走火引發衝突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