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理情緒需要時間(下)(願意花時間)

分享這篇文章:

寫到這裡,我心裡浮現一幅漫畫,內容是丈夫和妻子吵架,情緒高張的妻子憤而走進房間並鎖上房門,這個丈夫很努力地想要跟妻子溝通,不過他的作法卻是用力地敲門、用腳踹門、拿鐵鎚拍打門框……;聰明的網友,你覺得會有效嗎?大家一定能體會那位妻子必然是更生氣,或是更害怕……,怎麼可能去應門呢???以前的我就是漫畫裡的那位丈夫!

現在的我明白了,既然每一次的人際衝突裡,都包含 ”事情 十 心情” ,那麼我就應該改變原先自以為是的解決方式,我應該依照聖經的教導,先將我理性的焦點不是對準”事情”,而是對準”愛的真諦”,當我這樣做之後,我就可以進入對方的”感性世界”(就像是上述漫畫中,做丈夫的拿著一把正確的鑰匙,輕柔地打開了妻子的房門……),當對方在感性的世界裡感受到正確的”愛”之後(包含傾聽、了解、同理、接納……),心情(情緒)會變得舒緩,接下來是對方的”理性”開始發揮正確的角色,不管是藉著自我反省還是另一方的提醒或建議,最後是帶來正確的成長或改變。

也就是說,我發現”愛的真諦”裡的每一個步驟,其實就是” 傾聽、了解、同理、接納……”的操作型定義!

上述出自於聖經的觀念與說明,正好可以完全解釋文章最前面,那幾位爸爸所面對的問題。如果那些爸爸們無法改變認知,不知道自己跟孩子的衝突裡,都包含 ”事情 十 心情” ,只想要用自己所擅長的「理性」來解決問題,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!

此外,如果有網友願意認真地把本篇文章從頭讀到這裡,我相信需要花好幾分鐘……,這正好可以呼應文章的標題,那就是「處理情緒需要時間」!

 

沒錯,這就是我想要跟大家強調(也是我努力了多年才學到)的觀念,那就是「處理情緒需要時間」。在職場上,處理「事情」可能很快,例如我只要花幾秒鐘,就可以吩咐住院醫師去幫病人排某種檢查;我只要花幾秒鐘,從電腦上印出一張住院證,就可以安排病人住院……。

可是,處理「心情(情緒)」就完全不同了,它根本就快不起來,因為它就是要花時間!如果前述每一位爸爸,願意先弄懂孩子的「心情(情緒)」(冰山的主體),接下來按照附圖二的步驟,依照「愛的真諦」的內容一步步去做……,那麼他勢必要花上一些時間,當然快不起來。

 

簡單來說,在人際衝突中,如果想要正確地處理對方的「事情 + 心情」,那麼關鍵詞會是「忍耐」二字,而「需要花時間」必然是「忍耐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分!

換句話說,「愛的真諦」是一把屬靈的鑰匙,正確地使用它就可以進到對方「感性的世界」,當對方在感性的世界裡感受到正確的”愛”之後(包含傾聽、了解、同理、接納……),心情(情緒)會變得舒緩,接下來對方的”理性”開始發揮正確的角色,不管是藉著自我反省還是另一方的提醒或建議,最後是帶來正確的成長或改變,於是「事情」就可以被正確地解決,不過上述過程並非一蹴可及,當然「需要花時間」。

更簡單地說,「願意花時間」、「願意忍耐」絕對是愛一個人必須附上的代價!

……………

寫到這裡,讓我們回頭來看看媽媽們處理類似問題的模式:「我們再玩5分鐘,就要回家了!」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裡面,其實包含著許多重要的意涵:

首先是「願意忍耐」,媽媽忍耐孩子沒有立刻按照自己的命令而離開遊戲場;

其次是「又有恩慈」,因為媽媽是和顏悅色地跟孩子說話;

再來是「願意花時間」,孩子多出來的5分鐘,其實就是媽媽願意多花的時間;

在這5分鐘裡,孩子可以再玩一下,於是原先快樂被打斷(剝奪)所導致的情緒(生氣)可以逐漸消退,就像是車子逐步、平穩地煞車…;它還可以跟旁邊的玩伴互道再見,彼此約定隔天再見面、再一起玩,於是分離的不捨情緒可以得到抒解…………

有了以上許多重要的意涵,難怪結果會是小孩的接受度大幅提高,比較不會哭鬧!

 

最後,我要跟網友分享一個真實故事,是我妻子的好朋友W君帶孩子的經驗。W君有三個小孩,分別是小一的兒子、大班的兒子、快兩歲的女兒。有一天全家要出門前,女兒G君走到家門口了,不知為何突然想要看「巧虎」…,W君看她一副很堅持的樣子,於是把客廳裡的電腦打開,就讓女兒觀看。就在女兒專心觀看「巧虎」的同時,W君幫她綁頭髮、穿襪子、套上鞋子…。上述動作完成後,「巧虎」也播放完了。趁著螢幕上的巧虎跟小朋友說再見時,W君也請女兒跟巧虎再見,於是女兒心滿意足地走到門口準備出門…,這時候先生一臉不解地問W君說:「今天的巧虎怎麼這麼快就播完了?」W君微笑地回說:「因為我讓她從最後一段開始看!」

這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,我要大大稱讚這位媽媽確實懂得如何處理二歲女兒的「心情(情緒)」,至於過程中的要點,我就不再贅述了,請網友們回顧本文的內容,加以比對分析。

全文完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