戀愛 vs 結婚(三)(瞎子摸象)

分享這篇文章:

當約定的日子來到時,我請她們到7C病房的”團聚樓”裡,彼此介紹認識後,我說:「你們是第一次結婚,所以未來的婚姻生活,對於你們而言,是一段未知的旅程,我把它比喻成兩人結伴要去攀登「黑色奇萊」,而山頂上豎立著「甜蜜快樂」的牌子。

要去登山(一座原始山林),兩人應該準備雨衣、糧食、帳棚、睡袋……,以及最重要的「地圖」,這樣才不會迷路。所以我先問他們兩位,關於婚姻二字,他們腦袋裡曾經看過、聽過、想過的傳統認知(地圖)是什麼?」

接下來幾分鐘他們彼此討論,我幫他們歸納的結果是:「嫁雞隨雞、嫁狗隨狗」、「相敬如賓」、「聽某嘴大富貴」、「娶某大姊、坐金交椅」、「嫁出去的女兒、潑出去的水」、「以丈夫為天」、「聽太太的話一定不會錯,如果錯了,那就是我聽錯了(這是某一位前任總統在為新人證婚時,最喜歡講的一句話!)」……

這些認知,從某些角度去看,是好的,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去看,就會出問題;不僅如此,這些認知有些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!為什麼會這樣呢?

答案很簡單,那就是大家都知道”瞎子摸象”的場景,

摸到象牙的人說大象是尖尖的,

摸到象腿的人說大象是粗粗一根的,

摸到肚子的人說大象是平平的,

摸到尾巴的人說大象是細細的……,每個人都對,不過都不完整!

我們身邊的夫妻,還有我們上一輩的夫妻,大家對於婚姻的觀察、分析、體會……,其實都是非常、非常有限的,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有仔細地、長時間地看過自己父母的婚姻狀態,其次就是自己的婚姻狀態,所以得出的、不管是心得還是感想,其實都像是”以管窺天”、”井底之蛙”、 ”見樹不見林”,更像是” 瞎子摸象”。雖然這些心得、感想都是真實的,不過都是片段、殘缺、不完整的!

 

我再舉實例,在快樂門診中,某位先生的原生家庭是:先生5歲時,父母就離婚。小時候,先生對父親有恨意,曾經想要跟父親拿錢買腳踏車,結果電話被父親晾在一旁…;父親外遇離婚後,另組家庭;長大後,先生對父親無感、覺得不認識……

某位妻子的原生家庭是:父母感情不好,父親很大男人主義,不會表達情感,只會把薪水交給母親,經常在外交際應酬。到了中年,為人作保被倒帳,於是家道中落。被倒錢後,父親經常跟母親吵架,還會打小孩……

 

老實說,上一代的婚姻狀況,就是下一代的「婚姻地圖」,就算下一代不喜歡、不滿意上一代的婚姻模式,甚至是痛恨它,不過自己手上有的,就還是那一份「充滿錯誤的地圖」(方位不正確、比例尺不對、山徑路線畫錯、部分模糊不清……);

一對相愛的男女,兩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「婚姻地圖」要去攀登「黑色奇萊」,剛開始風和日麗時通常不會有什麼事,一旦遇到狂風暴雨、黑暗降臨(工作不順、育兒疲累、婆媳衝突、教養觀念不同、罹患疾病、經濟危機……),兩人想要尋找避難山屋,於是拿出地圖準備按圖索驥,赫然發現雙方所執的地圖完全不同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

 

是要比「拳頭」還是比「舌頭」呢?是要像古老的台灣民謠“天黑黑”裡面的「阿公要煮鹹,阿嬤要煮淡,兩人相打弄破鍋」嗎?

 

更弔詭的是,就算是某一方暫時比贏了、按照他的地圖去走,結果還是很可能會迷路或步入險境,因為他從原生家庭所拿到的地圖也不正確呀!

我常常跟求診的案主說,在原始山林裡迷路,結果可能獲救,也可能死在山上,而後者就等同於雙方的婚姻關係死亡(離婚)。

 

(未完待續……)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