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為何嘮叨?

分享這篇文章:

108年9月中旬在「快樂門診」中,因為母女關係緊張而初次來協談的G君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,她表示當年讀高中一年級時,原先是可以搭公車上下學的,不過卻因為媽媽「太嘮叨…」,她受不了,所以開學一個月後就搬至學校附近跟同學租屋而居了。聽到這裡,我正想要在筆記本上做紀錄時,突然忘了「嘮叨」二字該如何寫?

也因為多想了一下,於是腦海中出現上述標題「媽媽為何嘮叨?」更精確的是「媽媽為何變得嘮叨?」或是「媽媽為何需要嘮叨?」於是我請G君仔細說明。

G君舉例表示,早上5點半媽媽就叫她起床,接下來就一直叫「洗臉了沒、刷牙了沒、吃早餐了沒、上廁所了沒、書包整理了沒……」;G君另外提到,父親在家裡像是「隱形人」(或類似人形立牌),因為家裡開店,大小事都是媽媽在管。

聽到這裡,我想起一本親子教育的書,其中一段標題是「為什麼小孩都聽爸爸、欺負媽媽,把媽媽的話當成耳邊風?」
內容摘要是:孩子說好再唸完這一本就要睡覺,結果一本又一本,媽媽累到自己都睡著!為什麼小孩碰到媽媽就耍賴,爸爸說睡覺就乖乖上床?明明媽媽付出這麼多時間與關愛,到底是為什麼 ﹖
茱莉抱怨她四歲的兒子查德,在他爸爸要求他上床睡覺時反應迅速、相當配合,但輪到茱莉將兒子安置到床上準備離開時,查德總會叫她回來,希望她跟自己一起躺在床上。每次她試圖離開,兒子會大喊要她回來。茱莉覺得疲憊又惱恨,她搞不懂自己為何得不到與查德對他爸爸一樣的合作?
為什麼孩子在父母兩人面前會有不同的表現?
作者認為,那是孩子們已經學會哪一位可以操控,哪一位不可以……,所以作者鼓勵父母言出必行、貫徹執行,如果你說出口,就要認真;如果你是認真的,就要貫徹執行……

 

上述作者的說明,我基本上認同,不過我個人認為更簡單的解釋就是大家常說的「嚴父慈母」呀!在上帝所設立的婚姻制度中,祂讓一男一女組成家庭,這代表父親跟母親的角色、功能是不同的,也是互補的,最常見的是父親扮演「嚴格、公正、管教…」的角色,而母親扮演「慈愛、呵護、憐憫…」的角色,如此一來,孩子就可以在兩股力量之間,平衡地成長。相反地,從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,因為缺少其中一股力量,就容易有所偏差。

於是我想到,在一個家庭中,如果父親不管事、母親一人分飾二角,那麼就容易出問題,其中之一就是「媽媽變得嘮叨!」
舉個例子,某甲想要砍柴,如果他用的是「柴刀」,只要劈一下就可以了,不過他如果用的是「水果刀」,那麼他很可能必須削數十次,才能完成工作。這正可以解釋「為什麼小孩都聽爸爸,把媽媽的話當成耳邊風…」、「父親只要講一次,母親卻要嘮叨個沒完…」

 

有關「父親」的角色,聖經多處有記載,例如箴言4:4:【父親教訓我說: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,遵守我的命令,便得存活。】箴言3:12:【耶和華所愛的,他必責備,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。】

本文的結論是,在一個健全的家庭中,父親跟母親各自擁有不同的角色(特質),所以應當按照羅馬書12:6的教導:【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,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,做應該做的事。】

如果有一方忽略了自己的角色、沒有負起該負的責任,結果就是全家變得勞苦愁煩,而「媽媽變得嘮叨」以及連帶的「母子關係不佳」只是後果之一,另外孩子不尊敬父親、缺少可以效法的榜樣(父子關係不良),也是可以想像的。

以上是我個人淺見,如果網友對於「媽媽為何嘮叨?」有其他看法,歡迎留言告知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