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跟孩子說再見(六)(大手牽小手)

分享這篇文章:

多年前,我曾經照顧過一位年僅十一歲的腦癌末期C君。理論上十一歲的癌症病患應該住進小兒血液腫瘤科病房,不過醫院當時並沒有這類的小兒科醫師,而當時的小兒科主任也希望病患由我收治,所以C君就成為我的病人。對於我而言,要照顧一個年僅十一歲的癌症末期病人,理論上並不難,

因為末期癌症病人會出現什麼症狀,該如何處理,7C病房的團隊大致上都有一套相當實用的SOP了,不過當時確實有一個部分是我不熟悉的,那就是如何跟一個孩子談論死亡議題!當時在醫院裡,蔚華科技公司贊助了一筆經費,於是我推動了一個「癌症病患醫院外延伸照護計畫」,聘請基督徒彭月枝擔任輔導員,協助醫護團隊來照顧癌末病患。在C君臨終前,彭君除了排除萬難帶他到清大校園接觸大自然,也運用故事繪本來協助他認識死亡。

更特別的是,當時的C君因為腦部受損,已經無法言語,因此彭君協助C君製作卡片,上面的圖案是C君的黃色小手疊在媽媽的粉紅色大手上面,旁邊則貼滿紅色的愛心。這樣一張卡片,讓”愛”突破語言的限制,滿滿地注入即將來臨的永遠分離之中(C君和媽媽)。

接下來,彭君為了進一步幫助C君更加體會媽媽對他的愛,也讓C君能夠把對媽媽的感謝表達出來,於是她拿出一大張紙,上面寫著「媽媽的手曾幫助我」,用意是幫助C君回想從小到大,媽媽為他辛苦付出的點點滴滴。彭君一件件地說,C君則用點頭或搖頭的方式來表達看法。經過了一段時間,「媽媽的手曾幫助我」的紙張上面寫著:像搖籃的手抱我、為我洗澡、預備好吃的食物、為我穿衣服、帶我去上學、教我做功課、很多愛、很溫暖的手、雙手辛苦工作養育我、打掃房子、為我洗衣服、牽我過馬路、生病的時候照顧我……媽媽,謝謝妳!

上述的過程,看似簡單,也不花什麼錢,不過它的核心就是”愛”,彭君想辦法讓母子雙方發生在”過去”的愛,在”現在”被清楚、具體地表達出來(藉著圖像、文字……),於是這樣的愛就能夠在”未來”的分離來臨時(死亡),帶給雙方極大的安慰。

…………

重新讀過C君的故事,讓我再次確信”Love never fails”,它真的可以用在面對死亡,以及死亡所帶來的極至分離。

(未完待續……)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