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妙的同學會(二)(下)(一位高中生的心聲)

分享這篇文章:

如果做父母的願意認真思考,就會發現不管是「用成績(分數)要求孩子」還是「不再用成績(分數)要求孩子」,其實都是關心、愛護孩子的一種方式,而終極的目標則是希望孩子未來能過得「很快樂」!這樣的目標其實跟天父上帝是一模一樣的,因為聖經在創世記2:15記載著:【耶和華上帝將那人(亞當)安置在伊甸園,使他修理,看守。】「伊甸」的原意就是「快樂」,所以上帝希望人們都能過著快樂的生活。

也就是說,不管是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過的快樂,還是孩子用自己的辦法來得到快樂,其實就「動機」而言都沒有錯、都是正確的,因為那是上帝賜給每一個人的。同時我們會發現,每一個人追求快樂的方式都不一樣,如此便形成了每個人不同的特質,或稱之為性格(個性)。

有人從說話當中找到快樂,因此他便會成為一個多話的人;

有人從沈默當中找到快樂,他就會成為一個話少的人;

有人從做事當中找到快樂,他就會成為一個行動派的人;

有人從休息當中找到快樂,他就會成為一個不喜歡出門、喜歡睡覺的人……

 

所謂的個性、性格、特質,最簡單、精準的定義就是一個人追求快樂的方法。

 

有些孩子可以從現行的學校教育模式裡,取得好成績、過得很快樂……,此時的父母確實可以用「成績(分數)」來勉勵孩子繼續努力。不過並非每個孩子的特質都是如此,這時候做父母的該怎麼辦呢?以下是一段真實故事:

「這一次上課,我收穫了很多,因為之前家人一直會逼我要認真讀書,但我知道讀書並不是我真正喜歡的事,讓我過得不是很快樂……。一直到今天,我聽到老師說了一句:『不應該叫一隻金魚去比賽爬樹,然後判定它表現不佳……。』這句話告訴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,我要努力找到自己的才能,謝謝老師。」

………………

上面這段回應,出自一位高中男生上課後的感想,而該次上課是我第四次到新竹市某高中擔任社團活動的指導老師,日期是106年11月10日。

在這次上課的一開始,我先請學員不具名地寫下自己曾經做過或經歷過「最快樂的事」,接下來我請他們觀賞一部Youtube上的影片,標題是「獻給現代教育制度的訴狀」,內容是有一位黑人律師,在一個法庭上,公開指控現代的教育體系(PS:教育體系被擬人化),嚴重地箝制了孩子的發展,他一開始就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:「每個人都是天才,但如果你以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隻魚,牠將一輩子相信自己是個笨蛋!」

接著他對陪審團說:各位先生女士們,今天我要控告“現代教育制度”,他不僅讓魚爬樹,他還讓魚爬下來,甚至參加長跑比賽!

告訴我,”學校”,你是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驕傲呢?讓無數個莘莘學子變成機器人,你覺得很好玩嗎?你知道有多少孩子成了那條魚嗎?在班級中力爭上游,找不到天賦所在,覺得自己很笨,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“魯蛇”。我要控告學校謀殺創意、個體性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

大家的面前有一個透明魚缸,我相信這裡面的魚,不應該再被逼迫,去爬樹的世界,我的陳述完畢!

在學員觀賞影片時,我則是仔細地看著他們寫的答案「最快樂的事」,包括「唱歌、玩老鼠、到處玩、吃美食、跟男友在一起、跟女友在一起、抽煙、幫助別人、運動、跟家人在一起、逗阿嬷笑、耍智障……」,還有學員寫出令人尷尬的答案「打手槍、自慰」。

 

接下來,我跟學員解釋聖經在詩篇127:3的一句經文:【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;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。】我表示,既然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產業,所以做父母的應該加以輔導、給予鼓勵,讓一個上帝已經賜下特質的美好產業能夠充分地發展。

提到產業,當然它就有許多的變化,也就是說產業的種類一定是相當多元的,上帝的設計絕對不會每個人都是汽車工廠、都是食品工廠、都是紡織工廠……,所以做父母的不應該要求子女都很會考試、很會讀書(等於是都從事讀書這個產業),否則這個社會不僅單調,其實它跟本就無法運作!換句話說,社會上的每個產業都是重要的,都是美好的,都是相輔相成的,都是缺一不可的,所以做父母的真的不需要強迫子女只能從事跟讀書有關的產業!

 

上面所謂的產業,其實就是許多相關職業(行業)的連結,而所謂的職業,當然是能賺錢養活自己。於是我對學員說:「你覺得『最快樂的事』,其中就隱藏著天父上帝所賜給你的人格特質(恩賜、才能…),也指出你未來可以從事的工作。換句話說,「快樂」是可以和「工作」結合在一起的,而有了工作,你就能夠養活自己,不必擔心會餓死!」

 

接下來,我就把學員們寫下的答案,隨意地拿給其他學員,然後問他:「請認真思考,什麼樣的工作,會跟某種快樂,有著密切的關連?」以下是大家腦力激盪的結果:

「唱歌」>>當歌手、詞曲創作…

「玩老鼠」>>繁殖老鼠、開寵物店、當獸醫…

「到處玩」>>當導遊、領隊,旅遊節目主持人、開旅行社…

「吃美食」>>廚師(上海菜、四川菜、港式點心、麵食…)…

「跟男女朋友在一起」>>未婚男女聯誼、新娘秘書、婚禮顧問…

「抽煙」>>研發無害的煙草成品、發明戒煙藥品…

「幫助別人」>>社工、老師、警察、醫師…

「運動」>>運動員、製造運動器材、設計運動服飾…

「逗阿嬷笑、耍智障」>>喜劇演員、經營長照(安養)中心…

至於令人尷尬的「打手槍、自慰」,學員們想到AV男(女)優、製造性玩具,我則是補充還有治療性功能障礙的醫療人員、避孕藥的開發、保險套的製造銷售……

 

我之所以會絞盡腦汁地想出上述的授課模式,原因是想要讓學員們了解一件事,「不喜歡讀書(指的是目前在學校裡的教育模式)」,絕對不等同於「不喜歡知識」,因為「知識」是天父上帝創造的一部份,當然是美好的。一個人如果能夠先從上帝的眼光發覺出自己的特質(恩賜、才幹、興趣、人格特質……),接下來吸取相關的「知識」,然後從事相關的職業(工作),於是一輩子都樂在其中,那不是很棒嗎!

…………

於是我對H醫師表示,「要不要用成績(分數)來要求孩子?」其實問題的核心是父母了不了解孩子的個性、性格、特質,父母有沒有努力地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個性、性格、特質……;如果找出來了,接下來父母就可以鼓勵孩子要非常認真、非常努力地運用聖經的教導往「追求該種快樂」的方向前進……,在這樣的過程中,親子關係必定是良善的,而且因為有著聖經的教導當作指引,因此孩子不會走偏或誤入歧途,結果就是父母和孩子都很快樂,大家都住在「伊甸園」!

對於我的說明,H醫師不僅表示認同,也對於先前他只重視成績(分數),造成孩子們壓力很大一事,有著真誠的懊悔……,於是我鼓勵他,下週孩子回台灣後,找個時間跟孩子們溝通,先跟他們道歉,然後再把上述理念對孩子們說明,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非常敬愛你這個父親,也會對你的改變感到佩服。

時間過得很快,一個半小時很快就過去了,最後我為H醫師禱告,首先我祈求上帝保守他的身體,特別是幫助他有足夠的體力來面對未來的化學治療;其次是祈求上帝幫助他,有勇氣對孩子們道歉,於是親子關係開始進入一種越來越好的光景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