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善的環境(上)(令人稱讚的改變)

分享這篇文章:

107年4月19日在吃員工餐之前,老闆娘N君照例帶領大家唸兩次「愛的提醒765(每個人都會出錯,出了錯請提醒,不要用盯的)」。N君每天這樣做,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,目的是期待每一位員工都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。

隨後她表示,前一天晚上發生一件美好的事,她要稱讚砧板師傅C君,原因是前一天晚上的員工餐輪到C君製作,大家原先的習慣是下午4:40左右就吃飯,接下來才可以應付五點就會上門的顧客,不過昨天到了4:50,四道菜只出了三道,所有人都已經在等了,於是N君進廚房察看,發現原來是C君做了一道「蒸蛋」,他用一個不鏽鋼盆裝入蛋液,然後放進鐵鍋裡的架子上,隔水加熱,不過架子發生傾斜,導致蛋液流出來、鐵鍋裡的水跑進還未全熟的蛋液裡,於是蒸蛋的外觀變得不好看……,老闆娘N君沒有責備C君,也沒有對他冷嘲熱諷,而是”提醒”他如果能吃就端上桌,如果不能吃就算了。幾分鐘後,C君把不好看的蒸蛋端上桌,然後不好意思地跟大家道歉。

老闆娘稱讚C君事情出了錯,願意公開跟大家致歉,這是很值得肯定的品格。

 

聽完老闆娘N君的陳述,我也覺得這真是一件美好的改變,因為我觀察C君超過兩年半,深知他的習性,舉例來說:去年某一天早上九點多,C君用質問的語氣對老闆娘N君說:「我昨天晚上不是有叫一批鱈魚,怎麼現在沒看到?」N君說:「你有叫嗎?我去查一下你昨天寫的叫貨單!」

過了一、兩分鐘,我看到N君板著臉孔、手上拿著一張叫貨單走進廚房,對著C君說:「你自己看看有沒有叫!我們每個人都會出錯,不過在出錯時,應該用平和的態度、請求的語氣,這時候大家都會願意幫忙。不像你剛剛,自己疏忽沒有叫貨,還用指責別人的語氣……。」C大廚說:「我沒有惡意,我只是……。」N君說:「雖然你沒有惡意,但是說話的語氣還是令人聽了很不舒服,希望你以後能改進。」

 

幾個月前某個假日,廚房非常忙碌,外場的同仁P君提醒砧板師傅C君說:「欠一個炒菠菜!」C君立刻語氣強硬地回嗆說:「剛剛不是出了兩盤菠菜!」P君說:「菠菜都送到顧客桌上了,還是少一份呀!」接下來,砧板師傅才臉色不悅地切了一份菠菜交給爐子師傅製作……;

 

還有一次,老闆娘N君從外場拿著一盤炒好的高麗菜走到C君面前並且說:「這盤高麗菜的份量太少,不符合「大份」的要求,請重新製作。」這樣一件事等於是砧板師傅C君出了錯(青菜的數量不足),於是我仔細觀察,要看看C君會如何處理(面對)自己所出的錯……。過了幾秒鐘,我看到他拿出一盆生的高麗菜,連同原先炒好的高麗菜,一併交給爐子師傅,同時輕描淡寫地說:「剛剛這盤高麗菜,你煮得太軟了,因此份量看起來不太夠,要重新炒一次。」

 

因著以上的背景資料,所以我很可以體會為何老闆娘N君會大大稱讚前一天晚上C君的勇於認錯、道歉。

我還想到,「死不認錯」確實是人際溝通裡面,一個常見的現象,也是人際溝通的一大阻礙。很明顯地,「死不認錯」就是違反了聖經雅各書 5:12的教導:【你們說話,是、就說是;不是、就說不是。】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”實話實說、就事論事” 的法則(做錯事了就道歉)、(該承認就承認)……,結果當然是勞苦愁煩。

相反地,為何砧板師傅C君(四十歲左右)會願意做出令人肯定、稱讚的改變呢?

原因是老闆娘N君每天帶領大家唸兩次「愛的提醒765(每個人都會出錯,出了錯請提醒,不要用盯的)」,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,她還身體力行,仔細觀察每一位員工的言行,有好行為的就加以稱讚肯定,需要改善的就加以提醒……。

我則是在廚房裡面,運用上述聖經的教導,發現C君將「蚵仔湯」看成「蚵仔酥」而備錯料時,溫和地停醒他:「是蚵仔湯,不是蚵仔酥。」

當C君將「蔥油雞」看成「脆皮雞」而即將出錯時,溫和地停醒他:「是蔥油雞,不是脆皮雞。」

當C君沒有看清楚菜單上的「不辣」註記,而在「客家小炒」的配料中加入了幾片朝天椒時,我則是提醒他:「客家小炒是”不辣”的」,接著隨手把那幾片辣椒拿起來,免得菜被客人打槍。

經過上述的努力,所以當C君願意做出改變時,老闆娘N君跟我都非常高興!

(未完待續……)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