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簡為繁

分享這篇文章:

108年9月中旬,我在醫學院同班同學的Line群組上,看到一則貼文「倫敦西敏寺一段碑文—它震撼了全世界」……。讀過後,我想起自己一段有趣的經歷。去年底,當我宣布要重出江湖後,目前在開業的Y醫師找到我進行餐敘。席間,我得知Y醫師對於死亡的議題特別感興趣,因此我刻意提到當年,我是如何將「善終的SOP」給寫出來。

我表示當初是為了教導護理師如何寫作「靈性照護」的護理記錄,於是向上帝禱告,希望能找到simple and effective的模式,好讓大家一學就會……,結果祂賜下一個英文字「Relationship」、中文是一個詞「關係」,於是我就全部弄通了,原來「善終的SOP」(如附圖)很簡單,一個人如果在臨終前將十字架”上”(與造物主的關係)、”左”(與其他人的關係)、”右”(與自己的關係)、”下”(與物質界的關係)四個面向,做出適當的修復、重建或處理,那麼善終的分數就會高。

講完這段,我開玩笑地表示,雖然我找出了上述的SOP,不過我並沒有被視為「大師」或「專家」……,沒想到Y醫師立刻很興奮地說:「我知道為什麼,因為所謂的大師或專家,通常是把『簡單的東西複雜化』,有著新奇的文字組合或口號,大家聽了似懂非懂(聽的時候覺得弄懂了,不過自己要講給別人聽時,卻發現卡卡的…),才會敬佩、才會承認對方是大師或專家……,而韋醫師你提出的SOP,卻是將『非常複雜的東西簡單化』,只用一張圖就解釋了所有問題,大家覺得「太簡單了」,當然就不會把你視為「大師」或「專家」!」

 

聽完Y醫師的話,我們都笑了,而且是帶著默契的,因為醫療界確實如此。

不過,我心裡還想到,因為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,祂一定最了解人類一切的問題,所以祂只用一個字和一個符號就解開了難題,其實是非常符合我的邏輯觀念的。至於其他人的評價,我也不會太驚訝,因為哥林多前書1:21早已寫道:【世人憑自己的智慧,既不認識上帝,上帝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,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。】

………………

108年1月8日「快樂門診」開始營運後,對於每位初診個案,我都會詢問案主一個大家很少想過(被問過)的問題,那就是「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管好一個人,那個人是誰?」

當然,我會跟案主討論題目的用意,因為上帝起初創造人類時,就把完全的、百分之百的「自由意志」賜給每個人,加上聖經在箴言4:23所教導的:【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】在我的認知中,經文中的”心”,就是指一個人的自由意志。

經過我的說明,案主思考過後的答案通常會是「自己」,於是我會拍拍手,因為我們的協談有了最重要的共識……,那就是「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管好一個人,那個人就是『自己』」!

 

上面這一句出自聖經教導、非常簡單的一句話,如果要將它「複雜化」,那就會變成文章最前面某個部落格的標題「倫敦西敏寺一段碑文—-它震撼了全世界」,內容是:震撼全世界的一段碑文,很多人後悔沒有早點看到!在倫敦聞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,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。

其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,粗糙的花崗石質地,造型也很一般,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、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,以及牛頓、達爾文、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,它顯得微不足道,不值一提。

並且它沒有姓名,沒有生卒年月,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。

但是,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,卻成爲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。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,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,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、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,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,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着,準確地說,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。

在這塊墓碑上,刻着這樣的一段話: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,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.

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,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,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. But it, too, seemed immovable.

As I grew my twilight years,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,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, those closest to me, but also,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.

And now,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, I suddenly realize: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,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.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,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, and who knows,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.

譯文:當我年輕的時候,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,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。 當我成熟以後,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,於是我將目光縮短了些,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。

當我進入暮年後,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,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。但是,這也不可能。

當我躺在牀上,行將就木時,我突然意識到: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,然後作爲一個榜樣,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;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,我可能爲國家做一些事情。然後誰知道呢?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。

 

據說,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……,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,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。

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,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,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。回到南非後,這個志向遠大、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,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,他從改變自己、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着手,經歷了幾十年,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上述內容確實很複雜,難怪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……,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,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……

 

寫到這裡,我發現「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管好一個人,那個人就是『自己』」,跟上述碑文有個明顯的差異,那就是前者鼓勵人們「隨時隨地」都該如此,而後者卻是「某個人行將就木時,才突然意識到的……」,至於這樣的差異會帶來什麼不同的影響(結果),就留待聰明的網友自行推論吧!

 

 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