凸顯自己 vs 維持平庸(下)(聖經解答)

分享這篇文章:

我提供一個畫面讓大家聯想,在第四個象限裡,如果一個人認識上帝,也明白聖經中的教導,那麼某甲的人生旅程就像是跟幾位同伴在廣闊的森林中探險,遇到風和日麗、鳥語花香、路標清楚時,大家都很快樂!不過當前面遇到深谷或河流時,他不知道應該冒險下到谷底或穿越河流,或是向左或是向右,或是應該回頭?而他的同伴也不知道應該冒險下到谷底或穿越河流,或是向左或是向右,或是應該回頭?

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某甲可以安穩地拿出功能良好的指南針(就像是認識上帝)和標示清楚的地圖(就像是熟讀聖經),好好地先研究一下、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地圖上的哪裡?然後再決定下一步究竟該回頭,該往左或是往右,或是應該冒險往前行!

如果我們用同樣的場景來看第二象限,某甲仍然是跟幾位同伴在廣闊的森林中探險,路途中也是風和日麗、鳥語花香……,不過走著走著,旁邊的一位同伴說:「這段路,剛剛我們好像走過了,我們是不是迷路了,一直在繞圈圈呢?」

另一位同伴說:「我知道有一條捷徑,我們可以穿過一片黑森林,很快就可以到達目的地!」

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同伴們的建議該不該採信呢?同樣的道理,某甲也可以安穩地拿出功能良好的指南針(就像是認識上帝)和標示清楚的地圖(就像是熟讀聖經),好好地先研究一下、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地圖上的哪裡?然後再決定要不要聽同伴的意見,結果可能是兩個人的意見都要聽,可能是兩個人的意見都是錯誤的資訊都不必聽,也有可能其中有一個同伴的意見要聽,而另一位的意見是錯誤的資訊所以不必聽!

我繼續說明,一個人有許多面向,也有許多盲點(至少他看不到背後正在發生什麼事),所以不能只用自己能掌握的第一、第三象限,就想要安穩地過一生。這也像是一部車子,如果只有兩個輪子有氣,那開起來一定很辛苦、很顛簸……。於是人們想要多加一個輪子(第二象限),目的是想要從別人的評價、看法、批評裡,找到一些可以讓自己更有方向的提示,這樣的想法和作法當然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。

不過當人們很認真地想要依照那些評價、看法、批評去行事為人時,他就會發現許許多多的問題、矛盾……,例如有人說「以天下興亡為己任」,有人則說「各人自掃門前雪」;有人說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」,有人則說「要對自己好一點」;有人說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,有人則說「讀書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」;有人說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」,有人則說「太太永遠是對的」……,這樣的矛盾例子其實根本舉不完。

所以我推薦的方法是,同時裝上兩個輪子,也就是同時把第二、第四象限都裝上,於是車子同時擁有四個輪子,開起來自然是平穩舒適,這樣的駕駛是既聰明又有智慧的,難怪聖經在箴言9:10說:【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;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】不僅如此,以賽亞書30:21說:【你或向左或向右,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:「這是正路,要行在其間。」】這不正是屬靈的衛星導航嗎?

………………

我大約用了一個小時,將上述「人的操作型定義」講解給C君聽,他表示認同。

 

因為對我有了更多信任,於是C君主動提問:「當我把設計圖畫好後,發現製造部門的人用著錯誤或效率差的方式想要做出機台時,我就會覺得……」>>>我回應他,彼得前書4:10寫道:【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,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。】我鼓勵案主,下次遇到類似狀況,可以主動教導或協助對方(而非在心裡論斷對方不好…),如果對方堅持己見,那就給予尊重。

C君再問:「有朋友好意、多次提醒我,在工作上不必表現得很優秀,免得『功高震主』(在老闆面前把主管比下去)……」>>>我回應他,箴言4:23:【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】這裡的【心】就是指「自由意志」,簡單來說,就是「一個人一輩子最多只能管好一個人,那個人就是自己!」於是我鼓勵C君,未來可以按照雅各書 5:12的教導:【你們說話,是、就說是;不是、就說不是……】來行事,自己有實力,當然要全力發揮(等同於「是、就說是」);

有了成果不要獨自居功…,出了問題不要推卸責任…(等同於「不是、就說不是」);

至於主管、老闆會怎麼想,那都是別人的「自由意志」所管轄的範籌,案主不該管也不必多想(等同他不該習慣於「預設立場」…),唯一正確的作法就是尊重對方的「自由意志」!

如此一來,C君就不必在本文的標題「凸顯自己 vs 維持平庸」中,擺來擺去,擺錘始終離問題核心一樣遠!

 

幾次協談過後,我的心得是,原來「失業、被解雇」不過是「冰山的一角」,而「對自己認識不清、跟別人溝通不良」才是「冰山的主體」!

返回頂端